您好,欢迎来到河南新乡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乡先进群体形成轨迹与成长规律探析
发布时间:2020-09-14 16:29:49 点击:17890
新乡先进群体形成轨迹与成长规律探析

新乡先进群体形成轨迹与成长规律

新乡市委党校课题组

     编者按:按照市委落实赵乐际同志的指示要求,我们对新乡先进群体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认为,新乡先进群体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组成,了解和研究新乡先进群体,必须注重时代性、全面性。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新乡先进群体的鲜明特征、形成轨迹、成长规律、突出贡献和时代意义。其中着重探讨了其形成轨迹与成长规律,供领导参阅。

新乡先进群体,是新乡市长期以来开展“学先进,树典型”活动,在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一大批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主体,涵盖各行各业的一个典型群体。目前,新乡先进群体呈现“十百千”现象,即10多个中央表彰的先进模范,其中6位被中央领导批示表彰,100多个省级表彰的先进模范,1000多个市县乡级先进模范,这一现象为全国独有。

  近年来,新乡先进群体被关注度越来越高。2013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对学习新乡先进群体作出批示,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越来越多,仅2016年来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学习培训的就达1.5万人。不少外省市领导同志来新乡调研后感慨的说:“真想不到,这里有一大批基层共产党员勇于担当,努力支撑着共产党的执政大厦。”随着新乡先进群体影响力日益增强,人们希望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我们在深入调研总结的基础上撰写了这篇研究报告。

  一、新乡先进群体的鲜明特征

新乡先进群体和其他地区的先进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认识新乡先进群体,首先应当了解其特征。我们认为新乡先进群体有四个标志性特征。

  (一)群体性特征

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先进党组织约占30%左右,但在新乡市3000多行政村中,先进党组织占60%左右,即1600多个,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是新乡先进群体形成的土壤和环境。同时,新乡先进群体呈“宝塔式”结构,上端为10多个国家级典型,中端为100多个省级典型,下端为1000多个市县乡级典型,这是新乡先进群体呈现的又一重要标志。认识这个问题很重要,新乡先进群体并非仅几个大型典型,而是大中小并举的典型群体。研究新乡先进群体,我们不仅要重视“顶天立地”的大典型,更要重视“铺天盖地”的中小典型。例如,原阳县韩董庄镇姬屋村,该村七名干部,平均每人每年出资1.5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们不是大款,没有惊天壮举,心里有的只是责任和担当。象这样的“小共产党员、小典型”在新乡很多,他们默默无闻地影响着党在农村的执政生态。实践证明,没有大批中小典型支撑,就不会诞生大型典型;没有大型典型引领,中小型典型也不可能健康成长。他们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示范、相互竞争的依存关系。

(二)先进性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先进性是党的本质特征。新乡先进群体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党性原则——“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史来贺)”;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当老师,把群众当主人(吴金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郑永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史来贺)”;吃亏奉献、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手不伸,身不懒,嘴不馋(许福卿)”等。新乡先进群体这些优良品质,继承了党的光荣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弘扬,同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

(三)时代性特征

新乡先进群体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以正在做的事为中心,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破解前进中遇到的难题,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经验。因此,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功能最符合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同时,前来培训学习者还可以同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太行公仆张荣锁、全国十大女杰刘志华、先富帮后富企业家裴春亮、范海涛等面对面对话与交流,理想与现实在这里碰撞,学员们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在这里寻找着答案。这种教育效果既直观又现实,激起人们心灵的强烈震撼。

(四)可复制性特征

新乡先进群体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经验的可复制性,包括先进群体形成经验和实践经验。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如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新乡先进群体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动创建,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先进群体,而且还能发挥出党的优势,在破解各种难题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密切干群、党群关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因此,许多外来参观学习的基层干部对此感受最深,他们说,新乡先进群体经验可看、可学、管用、可复制。

二、新乡先进群体形成轨迹

新乡先进群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不同阶段的历史考验。我们对新乡先进群体形成轨迹的认识也经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我们认为,新乡先进群体的形成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时期。新乡先进群体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1963年5月29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向史来贺学习的决定为标志。史来贺自建国初期就是先进典型,他带领刘庄村从1957年至1962年连续六年夺取粮棉大丰收,为国家贡献连年递增,三年困难时期亦是如此,最终引起中央及省委关注。河南省委树立史来贺与刘庄典型后,立即在全省掀起了学刘庄、学史来贺的高潮。在榜样示范带动下,一批先进模范涌现出来。吴金印就是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吴金印当了三年村支书,硬是把后进村变成先进村,被中共汲县县委(现在的卫辉市)树立的县级典型。

第二阶段:磨难时期。“文革期间”,新乡一批先进典型先后夭折,部分原因是经不起阶级斗争扩大化考验而垮台,也有的是紧跟极左潮流而变质。只有部分典型如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等保持了清醒头脑,他们在动乱年代,带领干部群众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并经受住了种种磨难。新乡先进群体的“领军人物”在文革中保留了下来,为新乡先进群体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形成时期。新乡先进群体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伟大事业的呼唤,为先进典型的涌现创造了时代机遇;史来贺领导的刘庄村迅速崛起,为先进模范涌现提供了鲜活榜样;中央领导不断的前来视察,为先进模范涌现提供了强大动力;各级党组织不断选树典型,激发了基层干部争当先进的活力。以1993年至1996年,新乡市委、河南省委、中组部与中宣部先后作出开展向吴金印学习的号召为标志,新乡先进群体终于形成。吴金印典型是时任新乡市委书记吉炳轩发现并向上级推荐树立的,时任省委书记李长春十分重视,两次深入唐庄镇暗访,并以省委名义向中央推荐。在新乡市委精心组织下,连续几年开展学习吴金印活动,力度之大,影响之远,前所未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世纪90年代是新乡先进群体形成的黄金10年,一大批先进典型先后涌现出来。

第四阶段: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回龙村张荣锁先进典型被中央发现并大力表彰为标志。2002年8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视察新乡学先进情况,他告诉市委领导:“全国典型,河南最多;河南典型,根在新乡”。他要求组织专家研讨这种现象。李克强同志的指示,也为新乡先进群体定了基调。当年9月27日一篇《新乡先进群体崛起奥秘》刊登在新乡日报上。以此为契机,新乡各级党组织不断增强“树典型、学先进”意识,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也逐渐形成。因此,本世纪初十年,成为新乡先进群体快速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新乡先进群体完成了三个转变:从少数典型向典型群体的转变,即各县区、乡镇都有了自己的典型;从典型的单一结构向典型的多种层级的转变,即形成了大中小典型层级;从要我当模范向我要当模范的转变,即在基层党组织中形成了争当先进的氛围。

研究总结新乡先进群体形成轨迹,我们认为,至少有四条启示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不断地选树时代需要、人民期盼的典型。所谓选树典型,就是把那些走在时代前列勇破难题,不断创造新业绩、新经验的先进模范,号召人们向他们学习。规律证明“树一贤人,则群贤毕至”,榜样示范下,先进群体必将逐渐形成。

中央历来重视树典型工作,并为全党选树大批典型。中央也要求各级领导同志重视典型工作。1998年李长春调离河南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时,中央对他评价其中一条是,为中央选树了乡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典型。可见,中央是多么重视这项工作。

二是大力转化后进,为先进群体形成营造良好氛围。先进典型不能成为“盆景”,更不能被后进包围。党组织选树先进典型的同时,必须大力转化后进,后进党组织越少越好。在先进多、后进少的区域,不仅先进典型不被孤立,而且愿当先进者会越来越多。

三是对先进模范给予各种关爱。党组织既要爱护先进、支持先进、帮助先进,同时还要对先进模范进行监管,不断提升素质,防止先进典型变质。其中,各级党组织的关爱是先进典型最大动力源,这种关爱是多方面的,荣誉和精神关爱最重要。中小型典型需要上级党组织关爱,大型典型需要更高层党组织关爱。

四是培育“领军人物”,引导先进群体健康成长。先进群体需要领军人物。新乡先进群体领军人物先是史来贺,如今是吴金印。领军人物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即事迹突出、荣誉规格高、创新经验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吴金印在乡镇党委书记的位子上一干就是49年,几十年来他带领群众:治理“三荒”造耕地;“三化”协调谋发展;移民搬迁精准扶贫;坚持干部同群众“四同”;利用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2015年,被省委授予全省唯一的“焦裕禄式好干部”。近年来,新乡先进群体之所以勃勃生机,吴金印的引领作用十分重要。

三、新乡先进群体成长规律

新乡先进群体之所以层出不穷的涌现、长盛不衰的成长,我们研究认为,有三条主要原因。

首先,先进典型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既涌现出了大批先进典型,也有一些中小型典型先后垮台,其原因,或是骄傲自满使决策脱离实际、作风脱离群众而垮台;或是体制改革照搬外地做法丧失集体经济优势而垮台;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私心膨胀权力寻租而垮台。如何看待部分先进典型垮台现象?我们认为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属正常现象。但是,新乡先进群体中的领军人物如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觉的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一是权力关:当有人向吴金印行贿时,他不仅拒收而且立下规矩,“你们有困难我们帮助,但越轨的事绝不能干”。二是荣誉关:他们始终认为,取得的成绩应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因而头脑清醒,谦虚低调。三是是非关:善于把中央政策和自身实际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是他们成功的最大奥秘。四是苦乐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始终同群众密切联系,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五是得失关:他们懂得“放弃一片树叶,就能收获一片森林”的道理。吃亏奉献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得党心、民心就是他们的最大收获。新乡先进群体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最大奥秘。

凡经受住上述考验的先进典型,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深扎根于头脑中,他们具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始终紧跟中央号召、时代步伐,把中央精神同自身实际结合,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其次,自觉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两不”脱离。以先进党组织书记为代表的先进群体,深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从政规律,他们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主线,自觉的加强党的建设。新乡县张青村支书张泽桥创建的“村民代表提案制”,把党的领导、村民当家作主、依法治村落到了实处。该制度破解了新时期乡村治理中的一系列难题,如干部服务群众,由村民代表及时发现并反映问题;重大决策,干部同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协商;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权力分开,防止了权力过于集中;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难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重大事项及时公开,接受监督。靠制度规范干部行为,确保干部“两不脱离”,从而使先进党组织实现了健康执政的目的。目前,全市许多县(市)区都在践行这一制度,并在这一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成为基层干部“两不脱离”的制度保障。

其三,营造有利于先进模范成长的环境。区域范围内能否涌现先进模范,先进模范能否健康成长,同该地区政治生态、人文环境密不可分。诞生于新乡大地上的先进群体,成长过程中有“五个得益”。一是得益于红色基因传承。新乡市北部为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健全,英模人物众多。抗日英雄郭兴(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的原型)是杰出代表。他的事迹影响很大。新乡先进群体继承了英模的优良品质,并使这种优良品质代代传承。以郭兴为代表传承于史来贺、郑永和等;之后又传之于吴金印、刘志华、许福卿等;如今又传到裴春亮、范海涛等。正如裴春亮所说:“我是听着他们的故事成长起来的”。这就是红色基因对新乡先进群体传承的方式之一。二是得益于良好家风传承。良好家风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乡先进群体中的模范人物大多都受到良好家风影响。如史来贺之于史世领。史来贺逝世后,史世领之所以得到村民认可,以全票当选村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就是史世领继承了史来贺的优良品质。再如范海涛一家两代全国劳模和三任村支书(父亲是全国劳模,父亲和母亲曾担任过村支书)。范海涛的许多优良品质都是受到父母亲的影响。三是得益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关爱。1958年4月毛主席撰写《介绍一个合作社》的文章,“非常高兴的”向全国推广封丘县应举合作社的经验。同年8月6日,毛主席冒雨视察了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主要领导都曾亲临新乡,江泽民、胡锦涛两次视察新乡的刘庄、京华等先进村,10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人前来视察、调研,中央有关部门多次推广新乡经验,这些都给先进模范以阳光雨露、强大动力。四是得益于中央省市各级党组织持续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活动。从新中国成立起,中央领导多次接见新乡先进模范,新乡多位基层党组织书记被中央表彰。中共河南省委和新乡市委曾四次作出向史来贺学习的决定(即1963年、1980年、1989年、2003年),这在全国仅有。党组织每树一个典型就会影响与带动一批先进模范。五是得益于一些县(市)区、乡镇党委善于运用“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法。他们以此为党建工作抓手,一头选育先进典型,一头抓后进党组织转化,使他们所在的乡镇也形成了自己的先进群体。目前,全市至少三分之一乡镇达到这种状态。其中,辉县市冀屯镇、孟庄镇、原阳县韩董庄镇、封丘县城关镇、李庄镇最为突出,他们不仅形成了先进群体,还“消灭”了后进村。上述“五个得益”,为新乡先进群体成长营造出良好环境,即党风带动民风,民风影响党风。

四、 新乡先进群体对党和国家的贡献

新乡先进群体自形成以来,发挥党的优势,不断探索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美丽乡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等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通过树典型、抓党建,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其中,新乡先进群体最突出的贡献,我们认为是有效探索了党在农村如何执政的特色道路。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夯实执政之基,始终是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对共产党来讲,“天大地大都没有这个问题大”。从新乡实践看,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核心是通过密切干群关系达到密切党群关系,从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群众眼里,身边干部就是党的化身,群众有困难、农村有矛盾,干部及早发现、及时解决;干部解决重大问题时,同群众民主协商、自觉接受监督;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各项工作走在前头;党员干部靠吃苦、奉献精神建设美丽乡村,群众有很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因而干群、党群关系和谐。由此可见,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从密切干群关系入手。新乡先进群体是从四个方面满足群众需求、密切干群关系的。

一是满足群众脱贫致富需求。新乡先进群体全部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自觉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优势,走出了多条脱贫致富的途径。如以史来贺为代表的刘庄村,靠干部带头吃苦、带头吃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脱贫致富;辉县老书记郑永和、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靠艰苦奋斗,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为“三化”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以张荣锁为代表的大批“双强”干部,即个人致富强、帮带群众致富强,通过发展各类致富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以裴春亮、范海涛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家村干部,靠个人无私奉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还有更多的是靠干部服务群众,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兴起全民创业热潮,走出脱贫致富道路。实践证明,新乡先进群体靠党组织带领,发挥党的优势,走脱贫致富道路,群众满意度最高。

二是满足群众当家作主需求。让群众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新乡先进群体努力做到: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党支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解决方案,然后同群众商量,达成共识,形成决策;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他们在实践中还创造出了多种民主协商形式,运用民主协商方式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了党的领导、群众当家作主、依法治村的有机结合。群众听得明白、想得明白、看得明白,在工作中也给予了积极配合。

三是满足群众构建和谐社会需求。社会的发展变革,必然会带来诸多矛盾,群众迫切希望干部能够正确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新乡先进群体在化解农村矛盾问题上也做了积极探索:一是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作用,及时发现矛盾,正确解决矛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实现了“小矛盾不发生,大矛盾不出村”。二是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问题,在解决农村矛盾时,既维护多数群众利益,也考虑少数群众合理诉求,从而实现双赢。三是运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难题,如吴金印创造的“四堂会审”工作法,在解决矛盾时,由镇干部、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甲方,同矛盾群众坐在一起进行协商,把群众的矛盾交由群众自行解决。这种办法,既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也是解决农村矛盾的有效途径。

四是满足群众对好干部的需求。中国农民自古至今都希望执政者尤其身边干部是好干部,好干部能成为他们“主心骨”。新乡先进群体都能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一是能不断地为全体群众办好事实事,也为少数弱势群体提供精准服务,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二是敢于碰硬,解决不公正问题。对于个别人侵占集体利益的行为,他们敢于亮剑,勇于维护正义。三是作风上不脱离群众,靠艰苦创业、清正廉洁、吃亏奉献等,赢得群众拥护。因此他们威信高,讲话群众愿意听,布置工作群众配合,解决问题群众信服,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五、新乡先进群体的时代意义

目前,我们的时代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还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因此,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坚定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破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破解这一难题。

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高度契合,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了鲜活的样本。既有典型鲜活的事例,又有生动真实的场景;既有系统的制度体系,又有基层工作的方法措施,影响力大、正能量足、示范性强。自从河南省委确定建立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以来,其教育示范意义日益突出。

一是崇高精神的可学性。新乡先进群体的崇高精神是党员干部教育的好教材,能够启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意识,牢记为民宗旨,解决精神状态,提升道德修养。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内涵可概括为:爱党爱国,信念坚定;心系群众,一心为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吃亏奉献,廉洁奉公等。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同我们党各个时期所倡导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一脉相承,本质相同。凡到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培训学习者,无不发自内心的讲:事迹感人,精神撼人。

二是根本经验的可复制性。精神由经验支撑,精神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精神是经验的总结与升华。目前,党在农村如何执政?其中有三个重大问题,即党组织如何服务群众,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一起干事创业;党员如何发挥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做好这三点,干群、党群关系必然密切,党的执政基础必然巩固。新乡各级党组织注重发挥典型多、影响大的优势,持续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活动,努力放大典型的先进性,形成人人学习先进,个个争当先进的氛围。党组织和优秀干部在争当先进过程中,不断破解上述难题,创新党建工作经验。因此,许多参观者都对新乡这些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具有可复制性。

三是典型模式的多样性。新乡先进群体既相互影响、相互传承,又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探索出了多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为参观学习者提供了多个样本。如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刘庄模式;建设美丽乡村都市的京华模式;三化协调发展的唐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回龙模式等。目前,最具时代意义的是以裴春亮、范海涛为代表的企业家,个人致富后不忘初心,自觉回报社会,主动回村当干部,奉献出自己的巨额资金,从而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当参观者看到范海涛奉献三亿多把南李庄群众带到富路上,看到南李庄群众的幸福生活时,许多人激动地说,“太感人了!”。正是这些感人的事例,才达到了启迪人、教育人的目的。目前,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成熟教学点已经有十多处,这在全国为数不多。

四是解决问题的现实针对性。健在的模范,正在做的事,是新乡先进群体同全国其他干部学院和教育基地的最大不同。新乡先进群体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高度,以正在做的事为中心,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根本,破解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这种解决现实问题的教育功能,最符合当代人的现实需求和心理需求。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进行了解读。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放大新乡先进群体经验,把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转化为推动新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下三点应当引起思考。

第一,把树典型、抓党建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新乡先进典型层级高、数量多,是党建工作的最大优势。长期以来,持续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活动,涌现大批先进模范。新乡先进群体最大贡献是探索了党在农村执政的一系列难题,这也成为中央领导和外地基层干部最关注的地方。但是,新乡的党员干部对新乡先进群体重要性的认识,差别很大。因而,在党建工作理念上、党建工作部署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习先进群体精神,放大新乡先进群体经验,任重道远。

第二,切实用好“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法。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领导艺术。新乡先进群体之所以形成并健康发展,最大奥秘就是各级党组织活学活用了这种方法,一头抓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壮大,一头抓后进党组织的转化与减少。实践证明,只要各级党组织切实用好这一工作方法,先进群体就会不断壮大,良好的政治生态就会逐步形成。工作实际中我们也看到,为什么有些地方矛盾多,上访不断?为什么先进党组织都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社会和谐?差别就在先进群体的普及度上。

第三,要重视乡镇党建工作,每个乡镇也要形成自己的先进群体。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执政的最基层组织。如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乡镇党委处于关键环节。新乡市100多个乡镇的实践证明,凡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所在的乡镇,如吴金印所在的唐庄镇、赵化录所在的冀屯镇,陈明所在的李庄镇等,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先进群体,而且各项工作勃勃生机。因此,抓好乡镇党建工作,努力使乡镇范围内形成先进群体,应当成为全市党建工作的着重点、着力点。

这三点,既是新乡先进群体为我们提供的重要启示,也是进一步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打印本页    
0